職場中,“情商低”的員工,被描畫出的形象就是“沉默寡言”、“呆頭呆腦”、“不善言辭”、“埋頭苦幹”、“中規中矩”;
“情商高”的員工,用來形容的詞語就是“八麵領域”、“運籌帷幄”、“交接廣”、“有眼神”、“會說話”、“會來事”等等。
這裏有一個天大的“諷刺心理”,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——表麵上,人人都“討厭”或是“嫉妒”那些會“巴結”領導、“奉承”上級、“討好”上司的高情商的員工,覺得自己就屬於那類“埋頭苦幹”、“努力工作”的情商低的員工。
但是,諷刺的是,他們嘴上這麽說,背後表現在行為上,則會不自然地“抬高”這類情商高的員工,認為他們才是真有本事、有能力、有腦子。總之,是滿嘴的誇讚,是全身的流露。
一句話:抽象的肯定,具體的否定!這就是我們的“矛盾心理”,“牆頭草隨風倒”,哪邊都想沾一點。
在“老實人”這邊,想把自己也歸類於這個群體,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,都是“正直”的人,有“尊嚴”的人。當然,這是他們自以為是的觀點。
然而,在“聰明人”那邊,他們又擠破腦袋地想融入到人家的群體當中,覺得自己“很低”,似乎一旦融入進去,和這些人站在一起,自己就變得高大了許多。
隻有懂得了這個心理,才會明白職場中為什麽會出現這兩類人:
(1)擅長具體事項的員工,不會“鑽營”,不會“社交”,不會“來事”,不會“講話”,最大的優勢就是工作、幹活,能夠吃苦;
(2)日常中運籌帷幄的人,情商較高,八麵玲瓏,工作中很有“眼色”,能夠揣摩領導的“意思”。
所以,這兩類員工,並不是客觀因素造就的,而是員工個人本身的“特點”所決定的。